品 名:
异丁基黄原酸钠(钾)
分 子 式:(CH3)2CHCH2OCSSNa(K)
性 状:浅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粉末(或颗粒),易溶于水,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难溶化合物。
核心性能特点
黄原酸根的硫原子仍具备强亲核性,可与 Cu²⁺、Pb²⁺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黄原酸盐螯合物(稳定常数 K 稳约 10⁹-10¹⁴,略低于戊基),但丁基短碳链的疏水性适中,避免对脉石矿物的过度吸附。相较于戊基钠黄药,其对黄铁矿、磁黄铁矿的捕收抑制作用更明显,在铜硫分离中,铜精矿含硫量可降低 5%-8%,精矿纯度提升更显著。
在中性至弱碱性矿浆(pH=6-11)中均能稳定发挥作用:pH=6-8 时,对黄铜矿、方铅矿的捕收效率达峰值;pH=9-11 时,虽对硫化矿捕收力略有下降,但仍能有效抑制黄铁矿,无需额外添加大量调整剂,简化浮选流程。这一特性使其适配更多类型矿石的原矿 pH 条件(如天然弱碱性矿浆)。
对经硫化钠轻度预处理的氧化铜矿(如蓝铜矿),可实现 80%-85% 的回收率(略低于戊基的 85% 以上,但选择性更优)。在菱锌矿与白云石分离中,当添加量为
800mg/L 时,菱锌矿回收率达 82%,白云石回收率仅 3.5%,脉石夹带量显著低于戊基钠黄药。
还原性较戊基弱,空气中氧化生成二硫化物的速率降低 30%,水溶液(浓度 5%)在常温下可稳定存放 4-6 小时(戊基仅 2-3 小时),无需频繁现配,降低操作复杂度。但遇强酸仍会分解产生剧毒二硫化碳(反应式:C₄H₉OCSSNa + H⁺ → C₄H₉OH + CS₂↑ + Na⁺),需严格规避酸性环境。
矿业浮选
应用矿物类型 | 推荐添加量(原矿) | 配套药剂 | 典型处理效果 |
易选铜硫化矿(如黄铜矿) | 120-250g/t | 硫酸锌(300-500g/t)+2# 油(15-30g/t) | 铜精矿品位≥22%,含硫量≤3% |
方铅矿(与闪锌矿分离) | 150-300g/t | 重铬酸钾(50-80g/t)+ 松醇油(20-35g/t) | 铅精矿品位≥60%,锌回收率≤2% |
含银方铅矿 | 180-280g/t | 硫酸铜(80-150g/t)+MIBC(18-25g/t) | 银回收率≥92%,铅品位≥58% |
铜硫分离(低硫要求) | 200-350g/t | 石灰(1500-2500g/t)+ 亚硫酸钠(100-200g/t) | 铜精矿含硫≤2.5%,回收率≥88% |
冶金辅助
在湿法冶金预处理中,作为低浓度重金属(Cu²⁺、Pb²⁺)废水的沉淀剂,投加量为理论摩尔数的 1.1-1.3 倍(低于戊基的 1.2-1.5 倍,因丁基与金属离子反应更充分),pH=7.5-8.5 条件下反应 25min,重金属去除率≥99.2%,且沉淀污泥量减少 15%,后续处理成本更低。
使用与储存注意事项
储存要求:阴凉通风库房(温度≤28℃,相对湿度≤75%,高于戊基的 25℃、70%,因稳定性更好),远离火种、酸性物质(如硫酸、盐酸),采用防爆照明;包装密封严密,开封后建议 3 天内用完(长于戊基的 2 天),与氧化剂、食品原料间距≥1m。
运输规范:运输车辆需防雨、防静电,禁止与强酸、食用化学品混运;夏季可全天运输(无需仅早晚,因稳定性好),装卸时轻拿轻放,若粉尘泄漏,用湿布收集(避免扬尘)。
安全操作:操作人员佩戴 N95 防尘口罩、丁腈手套、护目镜;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冲洗 10-15min(短于戊基的 15min),眼睛接触用生理盐水冲洗 15min 后就医;工作场所需配备 CS₂气体检测仪(报警阈值≤5mg/m³)。
环保处理:废弃产品及包装交由危废处理单位,浮选废水经氧化池处理(投加次氯酸钠,用量较戊基减少 20%),确保排放水 CS₂浓度≤0.5mg/L,符合 GB 25466-2010 标准。